2016年短视频“网红”Papi酱获得千万投资这一网红变现成功案例犹如宝剑重出江湖,惊动了整个互联网行业,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网红经济的关注。
网红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红营销“这一衍生品也注定要成为一只站在风口的猪。2016年,对于整个网红行业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网红获得巨额投资,网红牵手时尚大品牌做营销。网红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网红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网红营销已然成为一种时代大趋势
(2016年网红排行榜)
网红在互联网江湖杀出了一片天地,而网红营销经济已然成为一种时代大趋势:淘宝网红店、网红获资本关注、网红携手大品牌做营销处处可见。
据淘宝网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淘宝上的网红店铺已超过1000家。去年12月,淘宝达人还调整了入驻规则,规定自2015年12月3日其,允许淘宝达人通过账号在淘宝开店。这一规定出台,相信2016年淘宝网红店还将大规模扩大。
此外,国内外各大品牌携手网红做营销的案例也不少见。2015年YouTube网红助威青春痘护理品牌Proactiv电视广告;时尚博主Claire Marshall与百货巨头Macy’s携手寻找新锐设计师;香港服装品牌ochirly(欧时力)牵手全球红的时尚博主的Chiara Ferragni;必胜客搭上网红,举办独树一帜的文化主题活动。
网红营销成为各大品牌争相效仿的手段,作为互联网电商行业的“网红”——微商城,又要向时尚圈的网红们学习什么呢?
用网红变现思维来做微商城
网红本身都是在时尚圈摸爬滚过的人群,她们(网红多为女性)时尚、对市场有快速的反应力,社交平台吸粉能力巨大,拥有巨大的自有流量,更重要的粉丝对其忠诚度高。因而不管网红是要开淘宝店,还是借助微信号打广告,效果都是杠杠的,产品转化率高。
身处网红经济时代互联网电商江湖中的微商城运营者,也需要向网红学习其变现思维,提高微商城的转化率。
由于微商城本身就是基于微信而开发的电商网站,运营粉丝的社交平台其实还是微信公众号。这也直接说明,微商城行业想要用网红变现思维来做微商城,将微商城与微信公众号对接才是王道。
微商城与公众号对接是网红营销时代的趋势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一代网红在富媒体时代主要的营销工具,不仅是网红们吸粉利器,更是网红们维护、运营粉丝主要的平台。
而微商城在网红营销时代做营销、运营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接微信公众号。为什么呢?
首先,互联网消费者主体在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消费主体也在不断变化着,更趋年轻化,80后、90后成为互联网主要消费人群。这一消费主体自身访问或使用微信公众号的频率较高,尤其对“网红”类公众号有着较高的粘度。
其次,微信公众号为微商城内容提供展现平台
“开通社交平台账号——生产内容——吸粉——粉丝把你的观点奉为圭臬——粉丝变现”,这是网红粉丝变现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排在位的是社交平台的创建,社交平台是网红运营粉丝的基石。
微商城对接微信公众平台后,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微商城的吸粉工具,更是微商城的内容展现平台。就如近在微信订阅号接广告较多的咪蒙,她的微信订阅号是其主要的内容展示平台。假如咪蒙没有开通微信号,也就不存在她无数分分钟阅读量破10+文章,以及各种花式广告了。
后,微信公众号更是微商城维系用户平台
一般来说,微商城不管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本身第三方开发商对接微信公众号之后都可以拥有一些相关的功能。如商家通过mcmore微商城系统后台授权对接微信公众号后,享有自动回复、添加商城二维码、用户管理、群发信息、消息模板、素材库、自定义菜单栏等诸多功能。
仔细看这些微信号对接后的功能,你会发现,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微商城与用户关系、加强与用户互动的功能。这也正符合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本质——运营用户。因此,微信公众号对于提高微商城的用户粘度也有较大的作用,是微商城维系用户得力工具。
“网红”能够成为试下较为有效的内容流量入口,除了其自身优质内容生产能力高之外,“网红”对社交平台的合理利用也是非常关键的。而微商城实现与微信公众号对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吸引用户、维系用户、提高商城转化率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潮流。
亚星管理平台菁思福科技秉承"专业团队、品质服务" 的经营理念,诚信务实的服务了近万家客户,成为众多世界500强、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
亚星管理平台菁思福科技成立于2001年,擅长网站建设、网站与各类业务系统深度整合,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亚星管理平台菁思福科技提供PC端网站建设(品牌展示型、官方门户型、营销商务型、电子商务型、信息门户型、DIY体验、720全景展厅及3D虚拟仿真)、移动端应用(手机站、APP开发)、微信定制开发(微信亚星官网、微信商城、企业微信)、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等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
责任编辑:亚星管理平台菁思福科技
版权所有:https://www.uzncsrj.com (亚星管理平台菁思福科技) 转载请注明出处